抗真菌药物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到八九十年代的5-氟胞嘧啶、三唑类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 以及最新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问世, 抗真菌药物经历了数次的更新换代,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性霉素B一直以来都是抗真菌药物的金标准, 但是由于明显的肾毒性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三唑类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对念珠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它对曲霉菌无效。尽管新型三唑类药物抗菌谱较前有所拓宽, 但却面临着唑类交叉耐药的问题, 并且与多种临床常用药物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 因而常常使其在临床的应用陷入窘境。
新一代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类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必需成分1,3-β-D-葡聚糖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由于人体细胞不存在细胞壁, 因此它对人体细胞无明显毒副反应, 安全性较高。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其较广的抗真菌谱、良好的抗真菌疗效及突出的药物安全性逐渐赢得了临床医生的认可。
米卡芬净是继卡泊芬净之后FDA批准的第二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抗真菌作用机制与卡泊芬净相同,该药对白色念珠菌(包括对氟康唑耐药菌株)、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作用强,但对近平滑念珠菌作用较差。对曲霉具有抑菌作用,无杀菌作用。对肺孢子菌亦有作用。对隐球菌、镰刀菌、毛孢子菌、接合菌无效。主要用于治疗食管念珠菌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念珠菌感染。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或者无法耐受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侵袭性曲霉感染,以及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真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治疗成人剂量50~100 mg/d,一次静脉滴注。严重或者难治性曲霉感染可增至每日50~300 mg。
【注意事项】
1.禁用 对本药过敏或有过敏史者。
2.慎用 ① 肝肾功能不全者。② 血液疾病(如贫血、骨髓功能降低等)者。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孕妇用药应权衡利弊。
4.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哺乳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
图1为米卡芬净的结构式